朕在红楼当暴君

榻上参禅

历史军事

「元春姐姐,太子哥哥会杀我吗?」
幽深巍峨的宫殿内,忽明忽暗的烛光里,一个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31章:千刀万剐,加官进爵

朕在红楼当暴君 by 榻上参禅

2025-5-7 16:08

  十月二十八日,菜市口。
  原礼部尚书孟元康,被押赴刑场凌迟处死。
  满四九城的老百姓,一连看了两天的人体切切乐,早他娘的看腻味了。
  腰斩弃市看着是过瘾,但行刑过程过于粗犷,美感不足,不符合咱天子脚下,老少爷们的审美水平。
  今儿凌迟之刑,连剐三天,整整三千刀,剐下来的每一片肉,都薄如蝉翼。
  这才是真正精细的手艺活,这才是咱四九城老少爷们的最爱啊!
  与腰斩弃市一样,凌迟之刑也是在午时三刻开始。
  因为午时三刻,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,此时行刑可利用「天地极阳之气」来压制阴魂,防止罪大恶极的犯人,死后化为厉鬼作票。
  更有借助「天地极阳之气」,使罪犯魂飞魄散,不得投胎转世之意。
  故而一般死刑,多在午时初刻执行,其意在体现上位者的仁慈。
  虽说一样是人头落地,但不让你魂飞魄散,允许你转世投胎。
  你就说仁慈不仁慈吧!
  而午时三刻行刑,则是对谋大逆,不孝,等十恶不赦之罪的终极惩罚。
  既杀了你的肉体,还要灭了你的魂魄,让你在阴阳两界,完完全全的,彻底的归零。
  东方还未发白,菜市口这里,便早已是人山人海。
  有些瘾大的,昨天看完章凤翼三族的人体分离大会,人家压根就没回家,直接在菜市口住一夜,等着看今天的孟元康,人体切片艺术大赏。
  更有些想钱想疯了的,提前占了好位置,然后再高价卖出去,以此获利不菲。
  这些人在菜市口,一连等了三四个时辰,终于等到了今天的主角,原礼部尚书孟元康出场。
  而在他身后站着的,则是名满京城的会子手邓海山,衙门里人称龙爷的邓三千。
  没错,就是在胡府密室里,当着胡玄机的面,活剐了李进忠和客氏的那位裂子手。
  对此次凌迟之刑,邓海山极为重视,
  毕竟孟元康可不是小人物,堂堂礼部尚书,内阁大学士,可以说是邓海山从业多年以来,服务过的客户里,官位最大的一个,没有之一。
  故而他一早便请示了有司衙门,去天牢里和孟元康,同吃同住了好几天,为的就是近距离观察,孟元康的身体状况。
  看看他什么地方肉多,能多剐几刀,什么地方肉少,得用更高级一些的刀法,等等等等。
  俗话说,干一行爱一行,难怪人家邓海山,能成为京城子手界的头牌,就冲这敬业精神,你不服也得服。
  胡幼鱼坐在高台之上,满面潮红,一脸激动之色。
  要不是他没有邓海山那般出神入化的手艺,胡幼鱼恨不得亲自操刀,活剐了孟元康。
  胡幼鱼左等右等,终于等到了午时三刻。
  他抛下令牌,大喝一声:「行刑!」
  邓海山得令,在上万名京城百姓的注视下,开始人体切片艺术大赏。
  每剐一刀,每剐下一片肉,邓海山便将其高高举起,然后抛向围观人群。
  每一次,都必定引来无数人的疯抢。
  孟元康可不是一般人,他四岁识文断字,六岁熟读四书五经,八岁精通诗词歌赋,十一岁中秀才,十九岁中举人,二十五岁进士及第,四十九岁便官拜礼部尚书。
  这种读书种子.....。若是孩子.....。将来进士及第便没跑了。
  估摸着这些人算数不好,他们也不想想,孟元康要被剐三千刀,..:...三千个进士。
  三千个进士,众正盈朝,哈哈,这场面,估计皇帝看见了都得尿。
  这一剐,便从午时三刻,一直剐到了酉时初刻。
  邓海山坐下休息饮茶,让人给孟元康喂下几口参汤,帮他吊着性命,还没到他咽气的时候呢!
  第二天,一如昨日,邓海山每剐下一片肉,便扔往台下,那些围观人群,依旧抢肉不止,甚至比第一天还要疯狂。
  因为有传言说,谁谁家的二傻子喝了碗肉汤,睡了一觉起来便出口成章。
  不仅如此,听说那个二傻子,还他娘的会作诗。
  「天王盖地虎,宝塔镇河妖..:::
  虽然听不懂这句诗是什么意思,但对仗很工整,很押韵有没有?
  仅此一例,便让菜市口这场抢肉大战,成为了满四九城,甚至是直隶地区的的顶流热搜。
  有好些外地之人,都快马加鞭往京城赶,只为了能在菜市口抢到一片肉,好让他家孩子开蒙启智,他日进士及第,光耀门媚。
  如此又过了一日,等到了第三天下午,此次凌迟之行,才最终迎来了大高潮只见此时的孟元康,严格意义上来说,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。
  要不是他呼吸之时,肋骨里的五脏还有动静,任谁也不会认为,这竟然还是一个大活人。
  随着最后一刀的落下,早已经麻得不能再麻的孟元康,终于缓缓的闭上双眼,咽下了最后一口气,结束了他这罪恶,而又荒唐的一生。
  而邓海山也达成了,他此生之最大成就,将人活剐了三千六百刀。
  一刀不多,一刀不少,邓海山志得意满,心说老子终于可以封刀归隐了。
  同样麻得不要不要的,还有胡幼鱼。
  等孟元康咽气之后,他几乎是被胡府下人们,给七手八脚抬下高台的。
  一路上,胡幼鱼在心里怒吼道:凌迟三日,凌迟的不仅仅是孟元康,还有他胡幼鱼。
  监斩官这种遭罪的差事,以后谁爱干谁干,反正他胡幼鱼,打死也不再干了?
  可是,这种事,由得了他吗?
  孟元康被凌迟三日之后,仅仅过了一日,便是十一月一日,也是朔日大朝会的日子。
  但与以往不同,这次大朝会,不仅仅是礼仪性质的,而是要封赏在剿灭王子腾逆党一事中,立有功勋的一千勋贵文武。
  故而这日的大朝会,不仅北静王等勋贵来了,就连孟梁焦大,还有牛二这些人都来了。
  卯时初刻,李崇头戴冕冠,身穿赭黄袍,缓步踏入皇极殿,稳稳的坐在龙椅之上。
  照例,群臣跪拜,教坊司鼓乐齐鸣。
  一切礼仪诸事完毕,戴权手捧圣旨,开始宣读对一干有功人等的封赏。
  (以下封赏有功这一段是不收费的,所以骂我水文,我拒绝接受。)
  「奉天承运皇帝,制曰:朕自临御以来,宵衣旺食,惟念四海清平,然有蜴为心之贼,潜结党羽,举兵谋逆,茶毒生民。
  赖天地祖宗之灵,将士力同心,执锐披坚,终靖妖氛,今稽太祖开国之旧典,参酌封赏功臣之成例,特颁爵赏,用彰懋典如下:
  北静王水溶,功莫大焉,拜其为京营节度使,特进光禄大夫,左柱国,增食邑三千户。
  保龄侯史,为京营节度副使,加封三等公,增食邑两千户。
  忠靖侯史鼎,为京营三千营总兵,加封三等公,增食邑两千户。
  一等伯牛继宗,为京营神机营总兵,加封三等侯,增食邑一千五百户。
  神武将军冯唐,为京营虎贲营总兵,加封三等侯,增食邑一千五百户。
  一等子柳芳,为京营神武营总兵,加封二等伯,增食邑一千户。
  一等子侯孝康,为京营游击营总兵,加封二等伯,增食邑一千户。
  一等子石光珠,为京营鹰扬营总兵,加封二等伯,增食邑一千户。
  二等男戚建辉,为京营豹韬营总兵,加封一等子,增食邑五百户。
  二等男蒋子宁,为京营连环营总兵,加封一等子,增食邑五百户。
  二等男谢鲸,为京营五军营总兵,加封一等子,增食邑五百户。
  骁骑营总兵姚大山,加封一等子,食邑五百户。
  老卒孟梁,加封一等子,食邑五百户。
  老卒焦大,加封一等子,食邑五百户。
  龙禁尉指挥同知左子雄,加封三等威烈将军,食邑一百户。
  老卒牛二,为龙禁尉千户,加封三等威烈将军,食邑一百户。
  老卒侯二,柳三鞭,贾小三,焦老五等人,俱为龙禁尉百户,加封骑都尉,
  各赐金百两。
  其余各有功将士,着兵部造册登记,逐一封赏。
  一众阵亡将土,特谕兵部造忠烈册,享太届血食。
  伤残者月给双饷,终养天年。
  干戈既,当思创业之艰,爵赏既行,宜怀守成之慎,尔等臣工当恪守臣节,永固皇图!
  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
  钦此!
  元和二十七年十一月一日。」
  此次封赏有功将土,李崇将上次皇陵遇刺,诸人的功劳也一块给算进去了。
  故而神武将军冯唐,才能从一个二等神武将军,一跃成为三等侯爵,与牛继宗同列。
  还有那些在皇陵,为了保护皇帝而阵亡的太监,家里子孙三代免除税赋的承诺,这次也经过户部,一并给兑现了。
  除此之外,此次对有功将士的物质奖励,以及阵亡将士,伤残将士的抚恤,
  与在京营之时,给那些京营官兵发银子不同,这一次都是由国库出钱。
  这个钱,说实话,李崇的内帑也能掏得起,但他马上要编练一支新军,到时候内帑多年积攒的银子,够不够用还两说呢。
  故而这回,能国库的羊毛,李崇自然是不会客气的。
  反正户部是由胡玄机管着的,而他最近表现得极为乖巧,李崇只是暗示了一下,他便屁颠屁颠的把这事给办了。
  说完户部,再说兵部。
  李崇在京营,还未回京之时,便已经让北静王代理京营节度使一职,让其他勋贵代理各营总兵。
  这些任命,都是李崇一言而决,没有经过兵部,也没有经过内阁,严格来说并不合法,属于皇帝乱命。
  而这次兵部尚书章凤翼被夷灭三族,兵部上上下下,被牵连了不少官员,此时的兵部,只剩下小猫三两只。
  李崇只是去兵部转了一圈,唯一还留任的兵部右侍郎耿思远,便二话没说签发了任命书,当天便递交给了内阁。
  任命书到了内阁,胡玄机就更不可能拦着了,很快便批了呈报到皇帝御前。
  李崇朱批御准,司礼监用印,就此走完所有流程,北静王水溶以及其他有功勋贵,便成了合理合法,名正言顺的京营武官了。
  再说封赏宣布完毕,殿内宗室勋贵,文武大臣,一个个面色各异,心里更是五味杂陈。
  那些文官们,嘴上虽不敢说什么,可他们看着御座上的皇帝,一个个在心里都骂开了花。
  历朝历代,勋贵便是祸国之源,毕竟只见过勋贵造反,何时见过文官造反的?
  王子腾身为开国勋贵,举兵造反,这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?
  你现在还敢大肆封赏勋贵,你这是在找死啊!
  我们这些文官,用了十几年工夫,好不容易才把勋贵打压下去,你现在又要把他们扶起来?
  昏君,你这是昏君之所为啊!
  而那些没有选择投靠皇帝,更没有捞到半点功劳的开国勋贵们,看着史家兄弟他们加官进爵,一个个酸溜溜的,心里更是羡慕嫉妒恨,五味杂陈。
  他们纷纷悔恨不已,心说当时怎么就没有进宫,向皇帝表示效忠,怎么就没有跟着一起干呢?
  若是当初跟着一起干了,今天加官进爵的,便是老子我了!
  在这些酸溜溜的勋贵之中,要说谁心里最难受,那无疑便是一等镇国将军贾赦,和三品威烈将军贾珍了。
  贾赦还好一些,家里的部曲贾小三,封为骑都尉,虽说他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  但不管怎么说,骑都尉是正五品,他的一等镇国将军是正一品,细论起来,
  他贾赦并不算十分丢人。
  而三品威烈将军贾珍,他的感受可就大大不同了。
  那个老不死的焦大,竟然成了一等子,比他这个三品威烈将军,足足高出了三级还不止。
  因为他是三品勋爵,而人家子爵是超品,二者不可相比。
  那以后,谁是主子,谁是奴才?
  简直可气,可恶,更可恨!
  以后见了焦大,难道还要他贾珍,向这个老东西,行礼请安不成?
  主子给奴才请安,如此倒反天罡之事,这大干还有王法吗?这世间还有天理吗?
  说完这些人的反应,再来说受封的一众有功勋贵,他们一个个志得意满,心说了十几年的窝囊气,今天总算是一扫而空,真真正正的扬眉吐气了一回。
  牛继宗柳芳这些人,虽说暂时还没有恢复祖上的爵位,但他们一点也不气馒。
  这才是第一次跟着皇帝干大事,他们身上的爵位,便连升了一两级。
  皇帝年仅十岁,再加上边患未靖,以后跟着皇帝千大事,立大功的机会还多着呢!
  到时候别说恢复祖上的爵位,即便是再往上提上那么几级,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  故而这些有功勋贵们,看着御座上的皇帝,一个个感激得要死要活。
  他们都在盼着皇帝快点长大,快点带他们干大事,快点让他们立大功啊!
  与此同时,他们心里也有些犯嘀咕,他们这些人的爵位,都连升了一两级,
  而此次剿灭王子腾一众逆贼,当居首功的北静王,为何封赏得如此简薄呢?
  只是给了特进光禄大夫,左柱国两个虚衔,食邑增加了三千户而已,这和北静王的功劳比起来,完全不够看啊!
  而在大朝会结束之后,皇帝让北静王单独留下。
  见此状况,这些勋贵们纷纷猜测,北静王乃开国勋贵之首,已是郡王高爵,
  封无可封,皇帝肯定要在私下里,许给北静王点什么好处了。
  而那些没有捞到军功的勋贵们,还有那些文官们,则一个个幸灾乐祸,都在等着看北静王的笑话。
  把你给能的,三两下便火了王子腾。
  还让你家那个老卒孟梁,玩了一出擒贼先擒王。
  功高震主了吧!
  接下来便是狡兔死,走狗烹,飞鸟尽,良弓藏,杯酒释兵权啦!
  哈哈,这下有好戏看了。
  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